bet365体育

第四届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刘可 发布时间:2022-12-05 浏览次数:7

2022年11月26日至11月27日,第四届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论坛在线上召开,学者们聚集云端,共同探讨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与逻辑。论坛由bet365体育-bet365中文版app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主办。

论坛由复旦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两校三院共同发起,前三届为两校三院教师交流对话,第四届开始,首次面向全国政治学、国际关系和公共管理学界征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社科院等单位的80余位学者参会,共话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建构、实践价值和普遍意义。论坛吸引了数百位听众在线上旁听和互动。

论坛开幕式由bet365体育-bet365中文版app 副院长熊易寒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高度肯定论坛主题,期待人大与复旦政治学科之间的学术合作将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发展发挥作用,共同推动中国政治学的繁荣发展,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同中国当代政治实际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治国理政文化结合,形成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学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蒲国良教授表达了对此次论坛学术成果的高度期待。bet365体育-bet365中文版app 党委书记刘季平研究员对参会的学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

在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厘清了历史政治学里的几个重要问题,并重申历史政治学的学术旨趣与理论价值。bet365体育-bet365中文版app 院长苏长和教授阐述了对于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海外本土化的思考,提出了扩大中国政治学世界影响力的具体做法。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教授回顾了中国美国研究的现状,并对中国学者如何基于中国本位建构美国研究知识体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本次论坛共分为九个分论坛、一个圆桌对话。分论坛一关注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价值、概念和命题,由中国人民大学副院长方长平教授主持,吕杰教授和熊易寒教授点评。黄大慧教授、郭定平教授、杨雪冬教授/许超博士、张广生教授、任锋教授、汪仕凯教授、包刚升教授分别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切入点,围绕比较政治学的理论体系,中国政治学的百年历程,儒法文明的重构与中日现代国家建设,理论创新、叙事重建与立国道路,大一统概念及政治大一统问题,中国轴心时代的政治讨论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理论范式、概念框架、切入视角、现代内涵。

分论坛二关注国际政治研究的理论新视野,由中国人民大学李巍教授主持,王义桅教授和张建新教授点评。翟东升教授、田文林教授、简军波副研究员、宋伟教授、左希迎教授、周灏堃博士、吴迪老师、王义桅教授分别从全球化的分裂与反抗现象,新帝国主义秩序下的乌克兰危机,地缘政治和全球化,超越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理论,国际格局两极化与国际安全理论,万隆会议上的中国外交,军事革命与世界政治讨论了世界编年格局、全球秩序的未来、本体安全建构等议题。

分论坛三关注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由中国人民大学王续添教授主持,韩冬临教授和曾庆捷副教授点评。朱春奎教授、李瑞昌教授、周凌一老师、胡业飞老师、束赟副研究员、唐亚林教授分别从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文明坐标中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建构,纵向干预下地方政府协同治理,中国古代政治到中国现代行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中国政党体制下的战略特征讨论了公共管理的现代性问题,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和分析范式。

分论坛四围绕中国文明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展开,由复旦大学林民旺教授主持,田文林教授和殷之光教授点评。王义桅教授、李巍教授、李庆四教授、邹志强研究员、孟维瞻老师、银培萩老师分别从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文明根基、国际关系学科大变局、治理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东国家新基建合作、“天下主义”世界秩序观的宪制基础、自主知识体系与欧美霸权交接讨论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新价值,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理论贡献。学者们的讨论着重凸显中国自古以来的世界认知和文明观以及对现代国际秩序的理解。

分论坛五围绕思想史中的政治概念,由复旦大学张骥教授主持,姚中秋教授和陈周旺教授点评。商红日教授、胡鹏副教授、马嘉鸿老师、黄晨副教授、谢丽萍博士、张诗羽博士分别从《立法者与阐释者》一书的思想资源,亨廷顿著述的思想脉络与内在张力,苏维埃话语在中国革命中的适应与衰落,周秦之变与现代化特征,清末论域中的卢梭式“民约”问题,严复对中国“国民关系”的改造出发,讨论了共同话语生产问题、政治秩序的建构问题,历史概念与现代概念,社会共生问题等。

分论坛六围绕大国外交这一主题,由复旦大学祁怀高教授主持,蒋昌建副教授和刁大明副教授点评。蔡翠红教授、孙德刚教授、谢超副研究员、郑云天副教授、李晨副教授、温尧老师分别从印太话语下的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中东区域与国别研究知识体系建设,印度的国民志愿服务团,欧亚地区智库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知,古巴导弹危机的经验与启示,甸选举制度的演进出发,讨论了中东政治、欧亚政治、美洲政治的内政外交与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制度的影响力以及其他国家的政策、治理经验。与会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中国特色外交制度的世界意义。

分论坛七主要探讨中国政治学以及国家、政党等基本问题,由复旦大学胡鹏副教授主持,熊易寒教授点评。王续添教授、陈周旺教授、姚中秋教授、韩冬临教授、曾庆捷副教授、袁超老师分别从中心主义国家的政治形态、国家发展与国家理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方向、公众美好生活感知、非竞争性体制下强执政党的历史起源、政党与政党政治的新认识讨论了何以在中国发现政治普遍性,政党政治的历史与现代内涵,如何理解政党与政治。

分论坛八以中国政治现代化道路及其世界一般意义为中心主题,由复旦大学包刚升教授主持,汪仕凯教授和黄晨副教授点评。吕杰教授、李春成教授、吴涛教授、陈若凡同学、姚乐博士、马文媛博士分别从历史政治学的方法学启示和挑战,中国式公共治理现代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协商民主体系构建,援助转型背景下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政治学视野下当代军政关系讨论了历史政治学的方法论价值、基层治理的自主知识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

分论坛九围绕国家能力与全球治理问题,由中国人民大学崔守军教授主持,孙德刚教授和马斌副教授点评。祁怀高教授、刁大明副教授、王浩副教授、张云瀚老师、江天雨老师、邱劭文同学分别从北大复旦人大清华国关青年教师的发展现状,美国国内危机与中国的国际环境,美国的国家能力,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话语之争,中国国家能力建设进行了时间性,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出发,讨论了国家能力的强弱议题以及国家能力的辨析,全球治理的政治经济、气候环境因素。

11月27日上午,区域国别研究圆桌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探索: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拉美视角”议题进行了讨论和发言,圆桌论坛由殷之光教授主持。

翟东升教授聚焦于中国的国际政策的实践意义。赵卫华研究员围绕区域国别研究、语言学的角度展开讨论。田文林教授则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思考国别区域研究。简军波副研究员重思了现代化、现代性的区域差别。林民旺教授探讨了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崔守军教授讨论了拉美政治并将其与中东政治进行比较。廖静老师讨论了中东地区的宗教、政治问题。曹德军老师讨论了南亚研究的方法取向。嵇先白副教授讲述了东南亚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及其启示。李夏菲老师讨论了殖民对东南亚发展的影响。严少华副研究员讨论欧洲国家的现代化经验。金晓文老师厘清了拉美研究的若干前置问题。许嫣然老师深入拉美国家的国家治理能力问题。蔡翠红教授对比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东南亚的现代化历程的道路差别与共性。夏敏副教授探讨了现代化的概念辨析和理论建构。王义桅教授尝试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价值。庄梅茜老师认为应该跳出西方中心主义讨论国家政治。

殷之光教授认为区域国家研究虽有地理上的特殊性,但也需要抽象出理论的普遍性。苏长和教授、翟东升教授、田文林教授则为如何完善区域国家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提出了若干建议。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教授主持,苏长和院长和杨光斌院长进行了总结。苏长和院长鼓励青年学者应站得更高,勿为已有当代西方知识体系所束缚和抑制,在自主知识体系探索中培养真正学术独立之精神,杨光斌院长则强调需要有自主建构中国自主体系的使命感,积极与世界理论对话。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任重道远,如何建构具有鲜明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科学性的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当今中国政治学、国际关系和公共管理学人的使命与担当,这是本次论坛与会学者的一致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