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体育

【院友风采】陈峰:理性求知,踏实治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1-16 浏览次数:0

陈  峰


       


图片

陈峰bet365体育-bet365中文版app 1983届国际政治系本科生1986届国际政治硕士研究生,获美国锡拉丘斯大学麦克斯韦尔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博士。1997-2020任职于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曾任中国研究学位课程主任。2010-2013年任上海华东政法大学东方学者。2020复旦大学“复旦讲座教授”



               


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劳动政治,工人运动和基层治理。曾出版英文专著,并在十多种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以及国内顶刊发表论文。最新中文专著《当代中国的国家与劳工:制度、冲突和变迁》(2020)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曾获《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Gordon White最佳论文奖(2003年),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研究资助局人文及社会科学杰出学者计划奖(2015年)。曾六次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基金(GRF)。



逐梦复旦,峥嵘岁月


久旱响惊雷,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让无数在迷茫与困顿中苦苦求索的青年霎时看到了希望和曙光,让一代心怀梦想的中国青年终于有机会怀揣着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踏入大学校园,陈峰就是其中一员。1977年,他参加了恢复后的第一届高考,填报的前三个志愿均为心心念念的复旦大学,却因分数未够而失之交臂。“当时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录取率只有5%左右,竞争异常激烈,要考上一个学校真的非常不容易。”虽然他接受了调剂,去了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却始终无法与自己的梦想妥协,于是入学数周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而冒险的决定:退学重考。按上海当时的规定,未接受调剂者翌年不能参加高考。陈峰坚持信念,不懈努力,终于在1979年如愿以偿地考入第一志愿——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也正因如此,陈峰格外珍惜在复旦读书的宝贵机会,想努力把青春“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四年本科,三年硕士,陈峰在复旦校园里度过了七年学习生涯,并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代同频共振、同向而行。“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陈峰对梦想的执着照亮了他前方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而陈峰一直是上下求索的那个人。

回想起80年代的复旦校园,陈峰用“激动人心”来形容那一段峥嵘岁月。那是一个新旧交替,社会观念急剧变化的转型时代,改革开放激发起了无数求新、求变的社会活力。作为国内一流高校,复旦大学涌入了许多崭新的思想潮流,成为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思想观念变迁的缩影。陈峰还记得,当时的复旦校园学术环境包容,思想开放融合,理性精神闪耀,青年们如饥似渴地寻觅新知,独立思考,百家争鸣,不断激荡出思想的火花。尽管当时校园的物质环境和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但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和身临学术殿堂的幸运足以让学子们无比亢奋和愉快。老师们对这些曾一度“失学”的年轻人也特别关照,悉心栽培,师生相处融洽。



     



弦歌不辍,感怀师恩


回忆起自己在复旦求学路上遇到的恩师,陈峰首先便想到了他的硕士生导师陈其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陈其人老师是我国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著名学者,擅长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陈峰在陈其人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许多经典著作。陈峰还清楚地记得,陈老师为研究生课程布置第一个作业是阅读《资本论》第一章“商品”,写一篇命题短文: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个题目让大家好一阵烧脑,但同时享受到了思辨的乐趣。虽然当时学术资源相当有限,但陈峰认真抓住每一个求得新知的机会,在感兴趣的学术领域不断深入钻研。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在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陈峰对国际激进派的“不发达”理论产生了兴趣。当时国内对这个学派知之甚少,幸好复旦图书馆收藏了几位代表人物如萨米尔·阿明,冈德烈·法兰克以及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英文原著,陈峰如获至宝,成为这些原著的首个借阅者。陈其人老师对这些用马克思主义框架分析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学者也有浓厚兴趣,鼓励陈峰进行研究,还让他在研究生课上介绍了阿明的资本积累理论。在陈峰论文答辩时,陈其人老师亲自请来了两位世界经济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一位是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余开祥教授,另一位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汪尧田教授。他们都认为陈峰的硕士论文主题新鲜有趣,颇具启发,对其给予了充分肯定。余开祥教授甚至向陈其人老师建议让陈峰毕业后去世经所工作。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是当时陈其人老师留给学生们的印象。读书阶段,大家都觉得陈老师为人严肃,不苟言笑。1985年他带领83级研究生去刚刚建立的深圳特区考察时,同学们发现了陈老师非常亲和的一面,他常常与大家分享自己年轻时在家乡广东求学的故事,还用粤语为大家问路。陈峰出国留学后,每次回国都会前往拜访陈老师。陈老师还曾自豪地对陈峰说,他退休后学会了电脑打字,现在每天码字不止。在以后的二十多年里,陈其人老师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直到耄耋之年。正因陈其人老师这种一生心无旁骛,只求学术的执着态度,陈峰始终将他视为自己的精神楷模。

春风化雨,杏坛花开。读书期间,陈峰也常常求教于王邦佐老师。潜心学术,甘为人梯,这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王老,但陈峰尤为感激王老师对他个人的帮助。

当初陈峰出国留学时因已留校任教而遇到一些程序上的困难,经王老师斡旋终得解决。出国后每次回上海,陈峰都会去看望王老师,与他畅聊。陈峰还特别感激在复旦求学七年中曾经给予他帮助和关爱的其他几位老师:本科期间的班主任朱文忠老师,政治制度课程老师曹沛霖和英语老师周理。

弦歌不辍,感怀师恩。虽然陈峰离开复旦大学已很久,但多年来一直与复旦bet365体育 的老师们保持着密切良好的关系,同时结识了许多学院年轻一代的学者,每每回到熟悉的bet365体育 ,他总能受到盛情款待,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师者匠心,薪火相传。陈峰期望能把自己的所学所得回馈给母校:2016年,陈峰到学院的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当访问学者,并给博士生讲课;2020成为了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的“复旦讲座教授”。



求知若渴,向高而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望往昔岁月,陈峰认为,困难险阻,终将被克服。与现在的学习环境对比,当时的学术外语资源相对匮乏。国政系极为重视英文教学,一周有八节英语课,但除了教科书以外很少有其他阅读资料。当时国政系资料室可以看到国外英文新闻电讯稿,并存有少量英文原著供同学们阅览。因此,资料室成为同学们每天必“泡”之处,以便寻找一些英文学习资料。陈峰提到,当时学英语除了收听海外新闻节目外,最先进的学习设备就是盒式录音机了,用来播放英语教学磁带。当时,国内的学术发展处在初期阶段,很多学术资源需要自己去发掘寻找,但同学们无畏求知的困难,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

不畏崎岖险,埋头向上攀。陈峰还分享了他在复旦求学期间收获的一段重要经历。在大四和研究生期间,他分别有幸参与了两本政治学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比较政治学》(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和《现代政治分析》(罗伯特·达尔)。前者引介了比较政治学的理论框架,对国内开创和建构这门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政治分析》一书则是陈峰在研究生二年级时与王沪宁老师合作翻译。达尔是民主理论的巨擘,他的这本书以“权力”为核心概念讨论什么是政治,是一本了解西方政治学的优秀入门书。两本书都于1987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受到国内读者,特别是政治学者的欢迎。



学术为业,做一个认真的普通学者

陈  峰


       


步履弥坚学术路,笃行致远无悔行。陈峰在复旦念书时,主要跟随陈其人老师学习政治经济学,而到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他开始选择专注于研究比较政治并以中国政治为重点。之所以做此选择,陈峰老师解释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重大的发展和转型: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冲击和变化,随之也涌现了很多新问题。这些新变化和新问题都是有待学者们去深入研究。陈峰在美国完成的博士论文就以经济改革中的意识形态为主题,后以专著在美国出版。到香港任教后,陈峰选择劳工问题作为新的研究方向,这是受到当时现实环境的激励:国内处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大量工人下岗引发了社会冲突,国家劳动关系的重大变化带来很多新问题。陈峰试图融合国家与社会关系,抗争政治和社会(工人)运动等理论视角研究中国劳工政治。过去二十多年,陈峰一直在这个领域勤奋耕耘,步履不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谈及学术领域的心得体会,陈峰表示,他的学术目标很简单:只要能提出好的研究问题,在期刊发表,得到学术同行的关注,就算达到研究目标了。在研究劳工政治的过程中,陈峰接触到了很多一线的工人、工会干部、政府劳动部门的官员,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同时也深感劳动问题的复杂性,包含很多面向。所以他的每一篇论文、每一项研究都尝试去探索某一具体现象,回答某个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陈峰发表的论文涉及劳工政治的诸多方面,如工会角色,争议处理,工人权利,集体行动,行动主义以及意识形态等等,同时也涉及中国政治的其他议题。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一路学术,一路坚持。从事学术研究无疑是一条辛苦的道路,陈峰坦言,如果想要把学术选择作为一种职业或韦伯所说的“志业”,一定要有踏上一条 “不归路”的思想准备,随时准备接受挫折和失败。但是,能纯粹地坚定一个志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何尝不是一种乐趣所在,这也是他从事学术的初衷。陈峰觉得,由于近年来学术生态变化很大,选择学术为职业越发像是进入一场“疯狂的冒险”,需要有更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能在学界站稳脚跟。陈峰历来的学术理念就是“做一个认真的普通学者”,不追求出名,不哗众取宠,不好高骛远,做自己力所能及的研究。在这种学术态度下,陈峰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国际期刊发表了不少论文,其中一篇于2003年荣获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报《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 最佳论文奖;2015年陈峰荣获香港高校研究资助局人文学及社会科学杰出学者计划奖,还曾六次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基金。面对这些成绩,陈峰谦虚地认为这只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他表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大环境对他们这代学者较为有利,他是那个时代相对较早使用英文写作的中国学者之一,同时又相对较早地进入到中国劳工政治研究领域,从而幸运地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果。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针对学术研究和职业规划,陈峰勉励同学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始于选择,成于坚持。选择无疑是困难的,但陈峰认为,青年人需要在学业和社会中自己学会如何去明智地作出判断和选择,不盲从于他人,不汲汲于世俗,在所热爱的事业中坚持不懈地拼搏出自己的天地。对于每位青年人而言,这也是实现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的重要过程。




   
院友寄语    

   
"

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理性良知、独立思考、包容异见。

"





供 稿 | 2020级行政管理虞温和

编 辑 | 余

审 核 | 熊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