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西藏那曲宣讲留影
刘晨光
bet365体育-bet365中文版app 2007届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
2010届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
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兼任团中央“全国青马工程”理论导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研究员。曾在西藏挂职锻炼一年。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哲学与思想史。出版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政道与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论》《自由的开端:美国立宪的政治哲学》,译著《人应该如何生活——柏拉图<王制>释义》,合著《觉醒与超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纪》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认识你自己,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名言,是苏格拉底一生的朝圣,也是刘晨光身体力行的追求。
“认识自己,尤其志之所趋,最重要。”刘晨光告诉我们,认识自己的过程贯穿了他求学的整个过程。进入复旦的背后,首先就是对自我兴趣的认识。从制度经济学到法理学到政治哲学,再到对自由主义的总体深入反思,在知识的上下漫溯中,刘晨光最终停靠在政治学的彼岸,走入了bet365体育 的殿堂。在复旦学习的岁月里,蕴含着刘晨光对自我不断的剖析、审视与体悟。他明晰了自己对于成绩的观念,“绩点是重要的,但绝非最重要的。”从而,进行学术研究时,他可以不被既有的标准束缚,而以理想的目光看待现实的衡量,用圆融的态度进行自由思考和理论创新。他也筹划了个人的学术方向,找到自己对于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兴趣,脱身于学习古希腊语拉丁语的纠结。“我想,理解古典不一定非要懂古典语言,且理解古典也是为了理解现代,我不想一辈子陷入纯粹的语言问题研究。当然,也需要专门深入系统研究西方古典的人,也一定会有这样的人,但我不是。”
在一次次的思考中,在一次次的反求诸己中,刘晨光照见了自己,洞察了内心志趣,于是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虽然前方或许有荆棘,有鲜花,但沿着志趣的道路走下去,不以物喜,从容自洽,持志、养气,“自己”便一点点立了起来。
2005年7月,硕士一年级暑期复旦留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刘晨光回忆恩师,总是有许多难忘的故事。
硕士期间,刘晨光作为洪涛老师西方政治思想史本科课程的助教,有一次课上独立讲授韦伯的《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时至今日,那段话语都像熟谙的朋友,可以如清流过山谷一样,从嘴边缓缓道出:“当我们超越我们自己这一代的墓地而思考时,激动我们的问题并不是未来的人类将如何‘丰衣足食’,而是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正是这个问题才是政治经济学的全部工作的基石。我们所渴求的并不是培养丰衣足食之人,而是要培养那些我们认为足以构成我们人性中伟大和高贵的素质。”刘晨光和我们分享着这句话,一如多年前面对那一群学弟学妹们一样,一样得铿锵有力,一样得令人动容。除此之外,刘晨光还记得洪涛老师教诲要做“为己之学”。“为己之学”源自《论语·宪问》,书中说:“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意在告诫学者克服“知识上的虚骄”,好好修炼自己的学问与生命,使自己真有所得。这一句跨越千年,同频共振的话语,饱含着为人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也闪烁着学生与恩师之间的深情厚谊。
硕士期间的另一位老师是丁耘先生。刘晨光笑着说:“我们一起见证了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的成立和发展。在丁老师的带领和鼓励下,大家开展学术会议,参加学术讲座,也会一起吃饭喝酒,有时一两句交流就能拓宽思想的视野。”回首峥嵘岁月稠,有书,有志同道合的师友,举起酒杯,那是思想碰撞的声音,是月光下灵魂起舞的芳香。
自然,也有博士期间的林尚立老师。“我博士毕业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讲的是吾辈要继承和发扬复旦政治学的‘大政治学’传统,而这‘大政治学’,便肇始于林老师。他告诉我们,政治学需为‘大政治学’,是治国安邦的学问,有政治家的眼光,有家国情怀和天下情怀,有‘中国立场,世界视野’,乃大人君子之学。”刘晨光补充:“当时,在卿云宾馆附近的统战基地二楼,我们还有论文讨论会和经典读书会,也很难忘。”
回顾短短几年的复旦求学时光,刘晨光有数不胜数的难忘记忆,也有许多感沐师恩的美好回忆。他通过陈周旺老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选读的讲学、陈明明老师中国社会与政治分析的授业、洪涛老师西方政治学经典选读的传道,初识中西马基本学问框架;他在陈明明老师课开始读梁漱溟、钱穆,油然生出对中华文明的同情式理解;而幽默风趣的郭定平老师会在比较政治学结课后请大家吃饭,谈笑风生间有豁目开襟、登高博见之感;也有幸受教于孙关宏老师和曹霈霖老师等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古人有云:“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以上种种,皆为人师,传道授业,缔造后秀。他们,构成了刘晨光求学记忆中最温润、最厚重的部分,也是复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精神家园,守望着一届一届的学子奔赴远方。
2010年6月,博士毕业离校前复旦留影
旦复旦兮,光华怀想
刘晨光认为,复旦大学bet365体育 “卓越为公”的院训概括极佳。他纵览古今,沿引中西,觉察到古今中外一切政治哲学的精义在此,一切人类政治文明、政治智慧的结晶在此,赓续不绝,点燃人类文明光亮的火种在此。
首先,他将“卓越”与“为公”分开解释。“卓越”是内在德性,就是中国古人讲的“明德”“大德”,是古希腊人讲的arete,是英国政治家埃德蒙·柏克讲的“自然贵族”(natural aristocracy),也是中国共产党称赞追求的“先进性”。“为公”就是古书中的“治国平天下”,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为了共同善,是青年马克思讲的“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合在一起,“卓越为公”可以理解为“修齐治平”“内圣外王”,就是个人之善与共同之善的统一。但是,“卓越”与“为公”二者不能分开,“卓越”必然要体现为“为公”,也必然要在“为公”中体现,就像共产党人的党性与人民性是一体的,党的先进性必然要通过为人民服务来体现。“卓越为公”是历史与文明的总结,有它的支撑,国务学子的步伐将迈得更加坚实。
如有民谣伴奏,人们回忆青春求学时,眼神总会变得柔软,声音也有一丝悠长。刘晨光向我们分享了他对复旦的记忆,那是一抹蓝色。“天一样的蓝,海一样蓝。我在重庆读大学时,很少见到晴天,好在有歌乐山嘉陵江可以放荡情志。到上海后没有山野了,不过天空蓝了,也很开阔。春和日丽,秋高气爽,我躺在光华楼前面大草坪上,看天空发呆,蓝天一望无际,思想也飘渺无垠。”刘晨光眼中,蓝色是思想的颜色,让他联想到古典中徜徉的爱琴海的微风和地中海的波涛。他在复旦的时光就像蓝色,宁静、澄澈、深邃,时而有些忧郁,时而充满广阔。
“卓越为公”是砥砺前行时的支撑,光华楼的蓝色是放松休憩时的怀抱,力与柔交织,日与月轮替,谱就一首学子的光华怀想。
向道而生,静水流深
在刘晨光眼中,为学之术,即一个“道”字。
道,首先是自然之道。注目刘晨光的学术成果,他主持了多个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多次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合著的《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 21 世纪》于2021 年收入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撰写的《西方“威权主义”话语论析》更是荣获首届中国政治学会“青年政治学优秀成果会长特别奖”。但是在他看来,所有的成果与奖项都是偶然的惊喜,自然的结晶,是无心插柳后的碧柳成荫。
“就我而言,读书做研究主要还是随着自己的兴趣与问题意识,如果因此而获得一定的认可和奖励,那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得到那也没关系,因为一开始追求的并不是那些认可和奖励。但长时间来看,只要学术思想的方向对头,冷板凳坐下来了,认真去读书思考写作了,即便你不去追求,该得到的也会有的。”
刘晨光告诉我们,《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漫长的21世纪》这本书是他与一帮志同道合朋友的合著,而今年年初参与合著的新书《觉醒与超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如此,合作作者中还包括刚加盟复旦bet365体育 不久的殷之光老师。也许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这类工作难得重视,但是他愿意做,因为“为己之学应该是去功利的,不能急功近利,至少是不以获得外在功利为目的。” 自然之道,大道自然,在于道的产生,不囿于物,不限于名,发自本心,因而也成于本心。
自然之道,又蕴含着一种哲学意味,它是偶然与必然的统一,是前因种下,孕育的后果。刘晨光以自己的文章为例,“《西方“威权主义”话语论析》这篇文章能获奖,我一开始没有想到。后来又想,其实偶然中也有必然。第一,这篇文章一万字左右,不算长,但却是建立在我对西方政治学与政治思想史长期研究的心得基础上。第二,党校工作提升了我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不仅是指学术思想方面,也有政治视野的打开、政治意识的提升。”刘晨光走在自己学术的道路上,有志于道,求道行道,他也鼓励我们“更加专心致志、忘我投入地读书、思考,在探求的过程中慢慢明晰自己的心志所在,选择也会水到渠成。”
在提及课题时,刘晨光颇有感触。他在读博期间参加了林尚立老师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负责牵头完成《国家的道路:社会主义与中国》子课题,却未曾预料,那时的课题种下了后来从事党校工作和中国道路研究的因缘。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复旦读博士期间写作《龚育之:一个共产党人的理论生涯》一文,以纪念当时逝世不久的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龚育之先生,大概也是这样的因缘。如此看人生的历程,一如为学之术,总是偶然中蕴含着必然,必然处又迸发出偶然,于是偶然与必然交织成自然,就这样静水流深,岁月不语,人却一步步向道而生。
人生之趣,书屋之中
回顾刘晨光的求学时光,似乎总有书籍的身影。有时是三五好友,围坐畅谈;有时是闲坐阅读,灯火可亲;也有时会跟同学一起去旧书店淘书……书籍是他最忠实的朋友,是他寻乐的殿堂,刘晨光为我们分享了几点阅读的心得。
一是博览与精读相结合。就博览而言,博览主要是跟着问题意识和思想兴趣走,不要受学科划界影响。“如果某个思想家、某个学者能够引起你的深厚兴趣与强烈共鸣,可以广泛阅读他的所有重要著作,并以此延伸开来,去阅读其论述涉及的重要作者和作品。”再说精读,真正的精读是尼采说过的、施特劳斯学派倡导的“字里行间阅读”,是我们古人主张的“涵泳其中、反复玩味”,是沉入进去,身在边隅,而情弛魏阙。刘晨光在复旦的精读包括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柏拉图的《政治家》《理想国》,马基雅维利著作和《联邦党人文集》等。他不无感慨:“实际上人这一辈子时间有限,能真正下功夫精读几本经典就很不错,特别是在青年求学时期记忆力和精力最好。特别要精读政治学经典名著。以读书小组研讨的方式,有经验的师友带着更佳。”
二是读、思、写相结合。书山有路勤为径,读书之勤,在于思考,因为学而不思则殆,难以内化于心。刘晨光自己深感阅读、思考、写作的魅力,也一直躬身实践,延续至今:“我从大学开始就写读书笔记、思想札记,当时是手写,攒了很多笔记本,一直持续到复旦读书期间,在电脑上写,写博客,写札记,写了很多。”
三是使读书成为生活方式。刘晨光认为:“读书要与生活相结合,无论何时何地,即便毕业后,读书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用贪多求全,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岁月既积,卷帙自富。阅读,终将如不败的花开,如永远碧绿的月桂树,滋润和丰盈我们短暂的生命,成为它内在的需求。
2022年8月,北大红楼参加研讨会
大知闲闲,融通广博
刘晨光之所以从经济学转到政治学,尤其是研究政治哲学,就是因为觉得经济学尤其是应用性的专业太狭隘,而政治哲学研究的更接近“整全”,接近“大政治学”。
韦伯说:“我不是驴子,没有专门的领地。”学者如果被所谓专业限制了,就像驴子围绕一个磨盘拉磨,只是原地不断打转。因此,刘晨光主张我们用融通广博的眼光学习体悟、认识世界。“我们面对的世界只有一个,各个专业都是为了更为完整地认识世界,不断接近真理的。人文社会科学都要研究人,研究社会,这就是它们的共通性。大象本来是一个整体,但盲人摸象,只能摸到象鼻子、象腿、象尾巴,这本来也没什么,但如果以为那就是大象就不对了。融通不同专业现在很有必要,关键是要问题导向,要努力恢复原初整全的视野,不要有那么多人为的区分划界,否则我们的心智会被切割得七零八落。”
从个体出发,用大知与广博看待专业的学习;从群体出发,也用融通与联系的视野观察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植根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丰沃土壤中的,中国道路为什么能成功?刘晨光如是说,因为我们有开放学习的心态,有独立自主的姿态,而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融通创造。他介绍道,“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也是植根中华文明沃土的先进性团体。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华文明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因缘’,同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也跟中华文明的优秀特质有关,马克思主义在重塑中华文明的同时也在被中华文明重塑,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大事因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刘学长鼓励后辈用“古为今中,洋为中用”的“古今中外法”,在古今中西之争的大框架下认识中国道路,在世界领域范围内践行中国道路,为中华复兴而读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旦复旦兮”。待到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光华”天下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明饱经忧患,不绝如缕,端赖于此。吾国吾民如此,吾辈亦当如此。复旦者,复兴中华也。笃志者,为中华复兴、人类进步而读书也。卓越者,朝乾夕惕、精进不已也。为公者,民胞物与、依仁行道也。卓越为公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日月光华同灿烂者,中国道路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人人有责也。
供稿:2021级社会科学实验班李睿
编辑:余晴晴
审核:熊易寒